【端午节简短故事】五月的风带着一丝湿意,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青石板上,小巷里飘着艾草的清香。老街的尽头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张阿婆,她每天清晨都会早早起床,把包好的粽子放进竹篮里,拿到村口去卖。
那年端午,天气格外闷热,张阿婆照例来到村口。她刚摆好摊子,就看见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小男孩站在不远处,眼巴巴地望着她手中的粽子。张阿婆心里一软,走过去轻轻问:“孩子,想吃吗?”
小男孩低着头,小声说:“奶奶,我……我没有钱。”
张阿婆笑了笑,从篮子里拿出一个粽子递给他:“拿去吃吧,别饿着。”
小男孩接过粽子,眼里泛起泪光。他咬了一口,笑着说:“奶奶,这是世上最好吃的粽子!”
从那天起,小男孩每天都来,有时是早上,有时是傍晚,风雨无阻。张阿婆也不再问他有没有钱,只是默默地多给他一个粽子。
后来,村里人知道了这个故事,纷纷送来米、粽叶和香料,让张阿婆多包些粽子。渐渐地,村口的粽子摊成了大家最熟悉的风景,而那个小男孩,也成了村里孩子们最温暖的记忆。
每年端午,当艾草香再次弥漫在空气中,人们总会想起那位善良的张阿婆和那个默默吃粽子的孩子。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,诠释了端午节的意义——不只是纪念屈原,更是传递一份温暖与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