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园科学教案《乌鸦喝水》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认知目标:通过故事《乌鸦喝水》,引导幼儿了解“水位上升”与“石子投入”的关系,初步感知物体占据空间的科学现象。
2. 能力目标: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,鼓励幼儿在实验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3. 情感目标: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,体验探索的乐趣,增强合作意识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透明玻璃杯(每人一个)
- 小石子若干
- 水壶或水盆
- 颜色水(可选,增加视觉效果)
- 故事图片或PPT(《乌鸦喝水》故事内容)
- 记录纸、彩笔(用于幼儿记录实验过程)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出示《乌鸦喝水》的故事图片,讲述故事“有一只乌鸦口渴了,它找到了一个装有少量水的瓶子,但水太浅,喝不到。于是它想了一个办法,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……”
提问引导:
- “你们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吗?”
- “为什么放石头进去,水就会变高呢?”
2. 实验操作(15分钟)
教师分发材料,指导幼儿进行实验:
- 每人一个透明杯子,倒入适量的水(约1/3)。
- 幼儿轮流将小石子放入杯中,观察水位的变化。
-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:“我发现石头放进去了,水就慢慢变高了。”
3. 总结交流(5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:
- “你们发现什么了?”
- “为什么放石头后水会升高?”
- 教师简单讲解“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,所以水位上升”。
4. 延伸活动(5分钟)
提供不同形状的物品(如积木、塑料球等),让幼儿尝试放入水中,观察是否也能使水位上升,进一步理解“物体占据空间”的概念。
四、活动评价:
- 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操作能力。
- 通过幼儿的语言表达,了解其对科学现象的理解程度。
-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、多思考。
五、活动延伸建议:
- 家园共育: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家做类似的小实验,如用沙子、豆子等代替石子,观察水位变化。
- 区域活动:在科学角投放相关材料,供幼儿自由探索。
六、教学反思:
本次活动以故事为切入点,结合动手操作,让幼儿在玩中学、学中思。通过直观的实验,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。今后可在活动中加入更多对比实验,如使用不同大小的石子,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。
备注: 本教案设计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,注重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结合,适合中班或大班幼儿开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