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:
通过本单元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,理解“进位”与“退位”的概念,并能熟练进行口算和笔算。
2. 过程与方法:
通过情境创设、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方式,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,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,培养认真审题、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,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
- 重点: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,尤其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。
- 难点: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,正确运用到实际计算中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具:多媒体课件、小棒、计数器、练习纸
- 学具:每人一套小棒、练习本
四、教学过程
1. 情境导入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:“小明有28个苹果,妈妈又给他买了15个,他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?”
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,引出“两位数加法”的学习内容。
2. 探究新知(15分钟)
- 活动一:动手操作
学生用小棒摆出28和15,尝试将它们合并,观察是否需要进位。
教师引导学生发现:个位上的8+5=13,需要向十位进1。
- 活动二:讲解进位加法
教师通过板书演示28 + 15的竖式计算过程,强调“从个位开始加,满十进一”的规则。
- 活动三:小组合作
分组完成几道类似题目(如:37+26、49+18),并互相检查结果。
3. 巩固练习(10分钟)
- 完成课本第15页的“练一练”题目。
- 教师巡视指导,及时纠正错误。
-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,鼓励学生表达思路。
4. 拓展延伸(5分钟)
- 出示一道退位减法题目:“42 - 17 = ?”
- 引导学生思考:个位2不够减7,怎么办?
- 教师讲解退位减法的步骤,强调“借一当十”的概念。
5. 总结提升(5分钟)
-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强调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。
- 提问:“你今天学会了什么?哪一步最难?你是怎么解决的?”
-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,增强课堂互动性。
五、作业布置
- 完成课本第16页的练习题。
- 尝试用小棒或计数器帮助自己计算几道加减法题目,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。
六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,结合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,但在退位减法的理解上仍需加强。今后教学中应多设计类似的实践活动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。
七、板书设计
```
28
+15
-----
43
42
-17
-----
25
```
进位加法:个位相加满十,向十位进1。
退位减法:个位不够减,向十位借1,变成10再减。
---
备注:本教案根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,适用于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“加与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