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是什么】“德高望重”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品德高尚、声望极高的成语。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,也反映了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。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,下面我们通过加表格的形式来详细解读。
一、
“德高望重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士之有德,足以化俗;其有才,则足以济世。然则德高望重者,必能为天下所敬。”意思是:一个有德行的人,能够感化风俗;有才能的人,能够帮助世人。但真正德高望重的人,必定受到天下人的尊敬。
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在道德、学问、地位等方面都备受尊重的长者或贤人。比如古代的名臣、学者、长辈等,常常被称作“德高望重”。
虽然“德高望重”没有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作为出处,但它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人物,如诸葛亮、范仲淹、司马光等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德高望重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| 拼音 | dé gāo wàng zhòng |
| 释义 | 形容人品德高尚,声望极高,受人尊敬 |
| 近义词 | 德高望隆、德才兼备、受人敬仰 |
| 反义词 | 品行不端、声名狼藉、毫无威信 |
| 使用场景 | 赞美长辈、学者、官员等具有高尚品德和崇高地位的人 |
| 典型例子 | 诸葛亮、范仲淹、司马光等历史人物 |
| 现代应用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达对某人的尊敬与推崇 |
三、结语
“德高望重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。它强调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公众形象的重要性。在现代社会中,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,去尊重那些真正有德行、有贡献的人。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含义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“德”的重视。
以上就是【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是什么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