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那首诗

2025-11-10 22:14:05

问题描述:

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那首诗,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0 22:14:05

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那首诗】一、

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身处事中的人往往难以看清全局,而局外人则能更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。这句话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引用,但其出处却并非出自某一首特定的古诗,而是源于古代的典故和文人笔记。

该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《晋书·王衍传》中的记载:“听言则似是,对理则非,盖由情欲所蔽,不能自悟。若使局外之人,得以论之,则未必不胜。”这说明古人早已意识到“当局者迷”的现象,并且强调了“旁观者”的视角价值。

后来,宋代诗人苏轼在《题西林壁》中写道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这首诗虽未直接使用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的表述,但其意境与这一成语高度契合,因此常被误认为是该成语的来源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
出处来源 最早见于《晋书·王衍传》,后经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进一步深化
原始文献 《晋书·王衍传》
诗句引用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
含义解释 身处事中的人容易被情绪或利益所困,难以客观判断;而旁观者则能更清楚地看到事情全貌
常见误解 认为该成语出自某一首古诗,实际是来源于历史典故与文人笔记
文化影响 广泛用于教育、管理、心理等领域,强调换位思考与客观分析的重要性

三、结语

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虽非出自某一具体诗歌,但它承载了古人对人性、认知与观察方式的深刻理解。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,这句话都提醒我们:保持客观、多角度思考,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。

以上就是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那首诗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