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学古诗《蝉》】《蝉》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。这首诗通过描写蝉的高洁形象,表达了诗人对品格高尚、不慕荣利之人的赞美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,这首诗常被用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,并学习古人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。
一、
《蝉》全诗如下:
> 垂緌饮清露,
> 流响出疏桐。
> 居高声自远,
> 非是藉秋风。
这首诗描绘了蝉在高树上鸣叫的情景,表面上写的是蝉的生活习性,实则借蝉表达了一种高洁、清廉、不依附权势的品格。诗人通过对蝉的描写,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
二、诗句解析
| 句子 | 解析 |
| 垂緌饮清露 | 蝉的触须像下垂的帽缨,它以露水为食,象征清高、纯洁。 |
| 流响出疏桐 | 蝉鸣声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,表现其声音悠扬,有远播之势。 |
| 居高声自远 | 蝉栖息在高处,声音自然传得远,比喻人若品德高尚,自然会被人所知。 |
| 非是藉秋风 | 不是因为借助秋风才传播声音,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,而非外力。 |
三、主题思想
《蝉》通过描写蝉的自然行为,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赞美与向往。诗中“居高声自远”一句,更是成为千古名句,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只要德行出众,自然能赢得尊重和认可,而不必依靠外在条件或他人推荐。
四、教学意义
在小学语文教学中,《蝉》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古诗,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课文。通过学习这首诗,学生可以:
- 了解古诗的意象和象征手法;
- 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;
- 理解诗人借物抒情的写作方式;
-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
五、总结表格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诗名 | 小学古诗《蝉》 |
| 作者 | 虞世南(唐代) |
| 体裁 | 五言绝句 |
| 主题 | 赞美高洁品格,强调内在修养 |
| 重点句子 | 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” |
| 教学目标 | 培养审美能力、理解象征手法、树立正确价值观 |
| 诗歌特点 | 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、寓意深刻 |
通过学习《蝉》,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古诗的魅力,还能从中获得做人做事的启示,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。
以上就是【小学古诗《蝉》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