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岂无白衣与子同裳的意思和出处】一、
“岂无白衣与子同裳”是一句出自古代文献的诗句,常用于表达对战友情谊或共同奋斗精神的赞美。这句话字面意思是:“难道没有穿着普通衣服(白衣)的人与你一同穿同一件衣裳吗?”其深层含义是强调在艰难时刻,有人愿意与你并肩作战、共度难关。
该句最早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,原文为“岂无衣?与子同袍;岂无衣?与子同泽;岂无衣?与子同裳。”后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,如唐代诗人杜甫、宋代文人等,用以表达军旅生活中的兄弟情义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出处、含义及演变,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 |
原句 | “岂无衣?与子同袍;岂无衣?与子同泽;岂无衣?与子同裳。” |
字面意思 | 难道没有衣服吗?与你共穿一件战袍;共穿一件内衣;共穿一件下裳。 |
引申含义 | 表达战友之间同甘共苦、生死与共的情谊,强调团结与牺牲精神。 |
使用背景 | 多用于描写战争或艰苦环境下的兄弟情谊,后世常用于文学作品中。 |
常见引用 | 杜甫《兵车行》、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等诗中均有类似表达。 |
现代意义 | 强调在困难时刻,有人愿意与你一起面对,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。 |
三、结语
“岂无白衣与子同裳”虽出自古籍,但其精神内核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将士之间的深厚情谊,也激励着现代人在面对挑战时团结一致、共克时艰。无论是在历史还是文学中,这句话都承载着一种不屈不挠、同舟共济的精神力量。
以上就是【岂无白衣与子同裳的意思和出处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