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少年闰土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:
理解课文主要内容,掌握生字新词,体会作者对少年闰土的怀念之情。
2. 过程与方法:
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分析人物形象,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友谊,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- 重点:
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,理解“我”与闰土之间深厚的情谊。
- 难点:
理解文中“我”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复杂情感,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课文录音、相关图片资料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背景。
四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1. 提问导入:
“你们有没有一个特别的朋友?你们之间的故事是什么?”
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朋友,引出课文主题。
2. 展示课题:
板书《少年闰土》,并简要介绍作者鲁迅。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1. 听读课文:
播放课文朗读音频,让学生边听边思考:
-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?
- 主人公是谁?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?
2. 自由朗读: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标出生字新词,教师巡视指导。
3. 检查预习:
抽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,如“项带银圈”“瓜田”等。
(三)精读品析(20分钟)
1. 分段讲解:
分段落引导学生理解内容,重点分析闰土的形象:
- 他聪明、活泼、勇敢,是“我”心中理想的伙伴。
- 他向“我”讲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,如看瓜、捕鸟、拾贝等。
2. 小组讨论:
- 为什么“我”对闰土有如此深的感情?
- 如果你是“我”,你会怎样看待这段友谊?
3. 语言品味:
选取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进行赏析,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。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1. 情感升华:
引导学生思考:“你有没有像闰土这样的朋友?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?”
鼓励学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童年回忆。
2. 文化链接:
简要介绍鲁迅的写作风格,说明本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。
(五)课堂小结(5分钟)
1. 回顾课文主要
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。
2. 布置作业:
- 写一篇短文,描述自己童年中最难忘的朋友或一段经历。
- 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,如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。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《少年闰土》
——鲁迅
人物形象:聪明、活泼、勇敢
友谊之情:纯真、深厚
思念之情:怀念、感慨
```
六、教学反思(教师课后填写)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,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主旨。但个别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,需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与训练。
备注:此教案为原创内容,结合教学实际设计,适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