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青玉案元夕》ppt课件】一、课程主题:
《青玉案·元夕》——辛弃疾词作赏析
二、教学目标:
1. 理解《青玉案·元夕》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。
2. 掌握词中所描绘的节日氛围与情感表达。
3. 分析词中的意象与艺术手法,提升文学鉴赏能力。
4. 体会辛弃疾词风的独特之处及其在宋词史上的地位。
三、作者简介:
辛弃疾(1140-1207),字幼安,号稼轩,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。他不仅是文学家,也是军事家,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,但屡遭排挤,壮志未酬。他的词作多以豪迈激昂为主,但也包含许多细腻婉约之作,如《青玉案·元夕》便是其中代表。
四、作品背景:
《青玉案·元夕》写于南宋时期的一个元宵节夜晚。当时社会动荡,百姓虽在节日中欢庆,但内心却充满忧思。辛弃疾借此词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五、原文展示:
> 东风夜放花千树,
> 更吹落、星如雨。
> 宝马雕车香满路。
> 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
> 一夜鱼龙舞。
> 蛾儿雪柳黄金缕,
> 笑语盈盈暗香去。
> 众里寻他千百度,
> 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
> 灯火阑珊处。
六、词句解析:
- “东风夜放花千树”:用比喻手法描写灯火如繁花盛开,极富想象力。
- “宝马雕车香满路”:描绘达官显贵出行的奢华场面。
- 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”:渲染节日的热闹与欢乐。
- 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:表达对理想之人的执着追求。
- 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:全词点睛之笔,象征在喧嚣中寻找真正的心灵契合之人。
七、艺术特色:
1. 意象丰富:如“花千树”、“星如雨”、“鱼龙舞”等,营造出热闹非凡的节日景象。
2. 对比手法:前半部分写繁华,后半部分写孤寂,形成强烈反差。
3. 情感深沉:表面写景,实则寄托个人理想与情怀。
4. 语言优美:用词典雅,意境深远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
八、主题思想:
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不仅是一首描写元宵佳节的词作,更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。词中“那人”象征着高洁、独立、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,体现了辛弃疾的审美情趣与人格理想。
九、教学延伸:
- 拓展阅读:辛弃疾其他代表作如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等。
- 文化链接:介绍宋代元宵节习俗及诗词文化背景。
- 写作练习:尝试仿写一首描写节日或情感的短词。
十、结语:
《青玉案·元夕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卓越的文学才华,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。通过学习这首词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,也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。
附录:
- 课文朗读音频(可自行录制)
- 相关图片素材(如元宵灯会、古风插图等)
- 课堂讨论问题(如:“你认为‘那人’是谁?”)
---
如需制作PPT,可根据以上内容分页设计,每页配以简洁文字与相关图片,增强视觉效果与教学互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