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部编版】一、教材分析
《我的长生果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记叙文,作者通过回忆童年阅读经历,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与对知识的追求。文章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富有感染力,能够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重要性,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。
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:理解课文内容,感受作者对书籍的深厚感情;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;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。
二、学情分析
本课面向的是小学高年级学生,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,但对于如何从文字中提炼情感和思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。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,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,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。
三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
- 理解“长生果”的比喻意义,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。
-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。
2. 过程与方法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品读等方式,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。
-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感悟阅读的价值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-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-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、热爱学习的态度。
四、教学重难点
- 重点:理解“长生果”这一比喻的含义,体会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之情。
- 难点: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情感信息,并联系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和表达。
五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阅读材料、课文录音等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作者相关信息,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。
六、教学过程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导入:“你们有没有读过一本让你印象深刻、久久难忘的书?它给你带来了什么?”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,引出课题《我的长生果》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圈画不理解的词语。
-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,如“长生果”“如饥似渴”“废寝忘食”等。
- 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,初步把握文章结构。
3. 精读品析(20分钟)
- 分段阅读,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描写阅读经历的典型事例,如“偷看小说”“抄写笔记”等。
- 讨论:为什么作者会把书比作“长生果”?你认为“长生果”象征着什么?
- 结合生活实际,让学生谈谈自己与书籍之间的故事,增强情感共鸣。
4. 写法探究(10分钟)
-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的。
- 学生小组合作,尝试仿写一段自己的阅读经历,要求用具体的事件表达情感。
5. 拓展延伸(5分钟)
-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,如《城南旧事》《小王子》等,鼓励学生多读书、读好书。
- 布置小作文:《我与一本书的故事》,要求写出阅读带来的收获与感受。
七、板书设计
```
我 的 长 生 果
阅读——成长的源泉
书——精神的“长生果”
情感——通过事例表达
行动——多读书,读好书
```
八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,引导学生走进文本,感受作者的情感,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表达,鼓励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自我、提升自我。
九、作业布置
1. 完成小作文《我与一本书的故事》。
2. 阅读推荐书目中的任意一本,并写下读书笔记。
3. 与家长分享一篇自己喜欢的书,交流阅读感受。
结语:
《我的长生果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,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。通过这篇文章,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的成长足迹,也感受到了书籍的力量。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“长生果”,在书香中茁壮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