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窃读记》-PPT课件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理解文章内容,掌握作者通过“窃读”表达的情感与思想。
2. 学习文中描写人物心理和动作的写作手法。
3. 感受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阅读的热爱。
4. 培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、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。
二、作者简介
林海音,原名林含英,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。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,作品多关注女性命运与社会变迁。《窃读记》是她回忆童年时在书店偷偷读书的一段经历,展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书籍的热爱。
三、课文内容概述
本文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因家境贫寒,无法买书,只能在书店中“窃读”的经历。她为了读书,常常躲在角落,忍受饥饿和疲惫,甚至被店员怀疑。但即便如此,她依然坚持阅读,最终获得了知识与成长。
四、重点词语解析
- 窃读:偷偷地读书,不被允许或不被理解的阅读行为。
- 贪婪:形容对知识极度渴望。
- 尴尬:因为被发现而感到难堪。
- 饱览:尽情地看,充分地阅读。
五、写作特色分析
1. 心理描写细腻:作者通过内心独白,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书的渴望与紧张的心情。
2. 细节刻画真实:如“踮着脚尖翻书”、“躲进书柜后”等细节,增强了画面感。
3. 情感真挚动人:通过对“窃读”过程的描写,传达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。
六、主题思想
本文通过“窃读”的经历,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、对阅读的热爱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勇气。同时也反映出旧社会中普通家庭孩子求学不易的现实。
七、课堂讨论问题
1. 你认为“窃读”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吗?为什么?
2. 如果你是文中的“我”,你会怎么做?
3. 从作者的经历中,你得到了哪些启示?
八、拓展延伸
- 阅读林海音的其他作品,如《城南旧事》。
- 探讨现代社会中阅读的重要性与方式。
- 分享自己的“阅读故事”,感受书籍带来的力量。
九、板书设计
```
《窃读记》
——林海音
一、主要
小时候“窃读”的经历
二、写作特点:
心理描写细致
细节刻画真实
三、主题思想:
对知识的渴望
坚持与勇气
四、启示:
珍惜学习机会
热爱阅读
```
十、作业布置
1. 写一篇短文,描述你第一次“偷偷”读书的经历。
2. 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,并谈谈你的感受。
3. 与家长一起讨论“阅读的意义”。
备注: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,提升语文素养,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