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韩愈《春雪》原文】春雪
作者:韩愈
新年都未有芳华,
二月初惊见草芽。
白雪却嫌春色晚,
故穿庭树作飞花。
赏析与解读
韩愈的这首《春雪》,虽篇幅短小,却意境深远,语言清新自然,是唐代诗歌中少见的以“春雪”为题的佳作。全诗通过描写早春时节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迟迟不来的一种无奈与期待。
首句“新年都未有芳华”,点明时间——新年伊始,但此时还没有一点花儿开放,万物依然沉睡在冬的余韵中。这里的“芳华”不仅指花朵,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。一个“都”字,强调了整个季节的萧瑟与冷清。
第二句“二月初惊见草芽”,则出现了转机。到了二月,诗人意外地发现了草芽的萌发,这让他感到惊喜。一个“惊”字,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,也透露出他对春天到来的渴望。
后两句“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”,则是全诗的亮点。这里将“春雪”拟人化,说它因为嫌春天来得太晚,所以故意穿过庭院中的树木,像飞舞的花瓣一样飘落。这种拟人手法,使雪花仿佛有了情感,增添了诗意和趣味。
整首诗虽然只有四句,却层层递进,从“无芳华”到“见草芽”,再到“雪如飞花”,展现了一个由寒入暖、由静到动的过程。韩愈用简练的语言,描绘出初春时节的微妙变化,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生命复苏的期待与喜悦。
结语
《春雪》一诗,虽不似韩愈其他作品那样气势磅礴,却以其细腻的观察和巧妙的构思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。读罢此诗,仿佛能感受到初春的微风拂面,看到那一点点新绿在冰雪中悄然绽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