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杜审言(《渡湘江》)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杜审言(《渡湘江》),这个怎么解决啊?求快回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4 14:38:00

杜审言(《渡湘江》)】在唐代的诗坛上,杜审言虽不如李白、杜甫那样声名显赫,但他的诗作却有着独特的韵味与深沉的情感。他生活在初唐时期,是“文章四友”之一,以才思敏捷、文辞华美著称。而《渡湘江》便是他众多诗作中的一篇,虽短小精悍,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。

《渡湘江》全文如下:

> 迟日园林悲昔游,今春花鸟作边愁。

> 独立衡门春水阔,遥闻鼓角暮烟稠。

这首诗写于杜审言被贬途中,渡过湘江时所感。诗中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寂与无奈,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。

首句“迟日园林悲昔游”,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,阳光明媚,园林依旧,但诗人却因眼前的美景而感到悲伤。这“悲昔游”并非单纯的怀旧,而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,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感慨。一个“迟日”道出了时间的流逝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。

次句“今春花鸟作边愁”,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。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、生机勃勃的季节,但在诗人眼中,花鸟却成了“边愁”的象征。这里的“边”字,既指地理上的边远之地,也暗含心理上的边缘化与孤独感。诗人身处异乡,心中满是忧愁,连自然的景物也仿佛沾染了哀伤。

第三句“独立衡门春水阔”,描绘的是诗人独自站在衡门(即衡山之门)前,面对广阔无边的春水,显得格外渺小。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,也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。他独自一人,面对浩瀚的江水,思绪万千,内心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思索。

最后一句“遥闻鼓角暮烟稠”,则是全诗的高潮所在。远处传来鼓角之声,暮色渐浓,烟雾缭绕,给人一种压抑、沉闷的感觉。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,更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外化。鼓角声象征着战乱或动荡,暮烟则暗示着黄昏将尽、前途未卜。诗人在这片朦胧的景色中,感受到的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。

《渡湘江》虽然只有四句,但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。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,也反映了当时士人普遍的心理状态——在仕途坎坷、理想受挫的情况下,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命运的无常。

杜审言的这首诗,虽不似盛唐气象那般恢弘大气,却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,在唐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它让我们看到,即使是身处逆境,诗人依然能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,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骨与情怀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