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《陨石》阅读答案附翻译】在初中语文学习中,文言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,还能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。其中,《陨石》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课外文言文,内容简短但寓意深刻,常被选为阅读训练材料。
《陨石》一文讲述的是一块从天而降的石头,引起人们的好奇与议论。文章通过描写人们对陨石的不同反应,反映出人性中的好奇、迷信与理性思考之间的冲突。虽然篇幅不长,但其内涵丰富,值得深入探讨。
原文:
有客见玉者,问曰:“此玉也?”曰:“非玉也。”曰:“然则何物?”曰:“陨石也。”客愕然曰:“陨石,何以谓之玉?”曰:“夫玉,温润而泽,光而不耀;陨石,粗粝而重,黑而不明。然其质虽异,皆天地之精气所凝也。”
翻译:
有一位客人看到一块玉石,问道:“这是玉吗?”回答说:“不是玉。”客人又问:“那是什么东西?”回答说:“是陨石。”客人惊讶地说:“陨石,怎么能叫玉呢?”回答说:“玉,质地温润,色泽柔和,光彩内敛而不张扬;陨石,粗糙厚重,颜色昏暗不明。虽然它们的质地不同,但都是天地间精华凝聚而成。”
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:
1. 文中“陨石”与“玉”有何不同?
答:玉温润泽,光而不耀;陨石粗粝重,黑而不明。
2. 作者认为“陨石”为何可以被称为“玉”?
答:因为它们都是天地精华凝聚而成,虽质地不同,但都具有自然之美。
3. 本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?
答:强调事物的本质与其表象可能不同,应透过现象看本质,不应仅凭外貌判断事物价值。
4. 你如何理解“天地之精气所凝”这句话?
答:说明无论是玉还是陨石,都是大自然孕育出的珍贵物质,体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伟大。
总结:
《陨石》虽短,却蕴含哲理,提醒我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,应保持理性思考,不轻易下结论。同时,文章也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。对于初中生而言,这篇文言文不仅是语言学习的素材,更是培养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读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