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,在线求解答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9 08:01:00

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】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,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中。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常在幼儿园、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爆发。为了规范临床诊断与治疗流程,提高医疗质量,国家卫生部门于2008年发布了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》,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了科学、系统的诊疗依据。

一、疾病概述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。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播,潜伏期一般为3至7天,发病后症状较轻,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,如脑炎、肺水肿等,甚至危及生命。

二、临床表现

典型的手足口病表现为发热、口腔疱疹、手足皮疹。患儿多有食欲减退、流涎、咽痛等症状。皮疹多呈圆形或椭圆形,周围有红晕,中心为小水疱,破溃后形成溃疡。病情较轻者通常在一周左右自愈,但若出现高热不退、精神萎靡、抽搐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则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,需立即送医。

三、诊断方法

1. 临床诊断: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,如发热、口腔疱疹、手足皮疹等。

2. 实验室检查:

- 病毒核酸检测:可快速识别感染病毒类型。

- 血常规: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。

- 脑脊液检查:用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。

四、治疗原则

1. 对症治疗:

-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。

- 口腔溃疡可用局部麻醉剂缓解疼痛。

- 保证水分摄入,防止脱水。

2. 抗病毒治疗:

-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主要依靠支持治疗。

- 对于重症患者,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干扰素等辅助治疗。

3. 预防并发症:

-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。

- 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。

五、预防措施

1. 个人卫生:勤洗手,尤其在饭前便后、接触公共物品后。

2. 环境卫生:保持室内通风,定期消毒玩具、餐具等物品。

3. 隔离管理: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,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,直至症状消失。

4. 疫苗接种:虽然目前尚无针对所有手足口病病毒的疫苗,但已有针对EV71型的疫苗,建议适龄儿童接种以降低重症风险。

六、结语

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(2008年版)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疗标准,有助于提高早期识别、规范治疗水平,减少重症发生率。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相关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,但其核心理念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家长应提高防范意识,加强日常护理,共同守护儿童健康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