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,急!求大佬现身,救救孩子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9 00:02:12

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

通过回顾课文内容,进一步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悲剧,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。
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
引导学生通过朗读、讨论、想象等方式,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,学习如何从文字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伤痛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
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,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,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。
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
- 重点: 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及其带来的深刻教训。

- 难点: 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,并引发对国家兴衰的思考。

三、教学准备:

- 教师准备:PPT课件、相关图片(圆明园遗址、历史照片)、音频资料(朗诵《圆明园的毁灭》)。
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了解圆明园的基本历史背景。

四、教学过程:
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圆明园吗?它曾经是什么样子的?”

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回答,激发兴趣。

教师出示圆明园昔日的图片,展示其宏伟建筑和丰富文物,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辉煌。

2. 复习回顾(8分钟)

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,重点梳理以下几点:

- 圆明园的位置、建造时间及规模;

- 圆明园内收藏的珍贵文物;

- 圆明园被毁的原因(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);

- 作者对这段历史的表达方式(如“不可估量的损失”、“侵略者的罪行”等)。

3. 深入品读(15分钟)

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精读,如:

> “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,是建筑艺术的精华。它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,还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;既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‘买卖街’,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。”

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与画面感,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。

接着,出示另一段:

> “大火连烧三天,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。圆明园的珍宝被洗劫一空,无数文物被毁于一旦。”

引导学生分析“大火连烧三天”、“洗劫一空”等词语,体会侵略者的残暴与圆明园的惨烈毁灭。

4. 小组讨论(10分钟)

分组讨论以下问题:

- 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,看到圆明园被毁,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?

- 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历史上的这些悲剧?

- 为什么说“落后就要挨打”?

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感受,发表观点。

5. 情感升华(5分钟)

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遗址的视频或图片,引导学生思考:

- 历史不能重来,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;

-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,努力学习,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。

6. 总结提升(2分钟)

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,强调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文化的损失,更是民族的创伤。我们要铭记历史,珍惜当下,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。

五、作业布置:

1. 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眼中的圆明园》,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受。

2. 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资料,下节课分享。

六、板书设计:

```

圆明园的毁灭(第二课时)

昔日辉煌 → 侵略破坏 → 民族伤痛 → 启示反思

```

七、教学反思:

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,激发情感共鸣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更多地结合多媒体资源,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互动性,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