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《秋思》教学设计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《秋思》教学设计,在线等,求大佬翻我牌子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7 01:08:09

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《秋思》教学设计】一、教材分析

《秋思》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,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游子在秋风中思念家乡的情景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本诗语言简练,情感细腻,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和体会古诗的韵味与情感表达。

二、学情分析

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,能够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,并对古诗的意境有一定的感受力。但在深入体会诗人情感、赏析诗歌艺术手法方面仍需引导和训练。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、品析、想象等方式,逐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。

三、教学目标

1. 知识与技能:

- 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《秋思》。

- 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,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。

2. 过程与方法:
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想象等方式,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。

- 学会从语言、意象、情感等方面赏析古诗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- 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,激发学生对亲情、乡情的共鸣。

-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。

四、教学重难点

- 重点:理解诗意,体会诗人的情感。

- 难点:感悟“秋思”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。

五、教学准备

- 多媒体课件(含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

- 课文朗读录音

- 生字卡片、词语解释表

- 学生预习任务单

六、教学过程
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
1. 播放一段秋日风景的视频或展示几张秋天的图片,引导学生进入“秋”的氛围。

2. 提问:“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?你喜欢秋天吗?为什么?”

3. 引出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——《秋思》,看看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的。”
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
1. 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认真听读,注意节奏和情感。

2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3. 指名朗读,师生共同纠正发音问题。

4. 解释重点词语:如“洛阳”、“故园”、“欲作家书”、“复恐”等。

(三)精读品析(15分钟)

1. 分组讨论:

- 诗句“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”表达了什么情感?

- “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”说明了什么?

2. 全班交流,教师适时点拨:

- 诗人看到秋风,想到家乡,想要写信却不知从何说起,说明思乡之情深厚。

- 写信后又担心写得不够,于是打开信封再检查,表现出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和细致入微的情感。

3. 指导朗读:

-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人的思念之情,注意停顿和重音。
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
1. 拓展其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,如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、李白的《静夜思》等,让学生比较异同。

2. 讨论:如果你是诗人,你会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?

3. 鼓励学生尝试写一首短诗,表达自己对亲人或家乡的思念。

(五)总结提升(5分钟)

1.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,强调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情感。

2. 引导学生思考:古诗不仅是文字的组合,更是情感的寄托。

3. 布置作业:

- 背诵《秋思》,并抄写一遍。

- 写一篇小作文,题目为《我心中的秋思》。

七、板书设计

```

秋 思

——张 籍

洛阳城 → 秋风 → 家书

意万重 → 复恐 → 又开封

思乡情深,细腻动人

```

八、教学反思
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讨论、拓展等多种方式,帮助学生理解《秋思》的诗意与情感,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古诗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的讲解,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