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褰裳原文及赏析】《褰裳》是《诗经·郑风》中的一首爱情诗,全诗短小精悍,情感真挚,语言质朴,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与嗔怨。诗中通过简练的语言,传达出一种既含蓄又热烈的情感,展现了古代男女之间细腻的情感交流。
原文:
> 褰裳涉溱,我思君子,如何不乐?
> 褰裳涉洧,我思君子,如何不悲?
译文:
我提起衣襟渡过溱水,我思念着我的君子,为何不能快乐?
我提起衣襟渡过洧水,我思念着我的君子,为何不能悲伤?
赏析:
这首诗以“褰裳”起兴,意指女子提起衣角,涉水而行。这一动作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。她涉水而行,不只是为了前行,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——她心中所念之人,或许就在彼岸,或许远在天边。
诗中反复出现“我思君子”,表现出女子对心上人深切的思念之情。然而,“如何不乐?”“如何不悲?”两句则透露出一种矛盾的心理:明明心中有爱,为何却无法开心?明明思念深切,为何又感到痛苦?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。
从艺术手法来看,《褰裳》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,增强了情感的递进与节奏感。同时,诗中没有直接描写相思之苦,而是通过“涉水”这一行为来暗示内心的波动,使整首诗显得含蓄而富有韵味。
此外,诗中“溱”“洧”均为水名,可能指的是当时的两条河流,也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达。无论是实写还是虚写,都为诗歌增添了几分朦胧美,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那份深情。
总结:
《褰裳》虽篇幅短小,但情感真挚,语言凝练,是《诗经》中极具代表性的爱情诗之一。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,也体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情感表达的含蓄与内敛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细腻的情感世界,也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那种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的审美情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