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太阴肺经经穴图文详解】在中医理论体系中,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,而手太阴肺经作为十二正经之一,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。它起于中焦,上行至肺部,再沿手臂内侧前缘下行,最终止于拇指桡侧端。该经脉与呼吸、免疫、皮肤等多方面功能密切相关,因此,对其经穴的了解和应用,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。
一、手太阴肺经概述
手太阴肺经,属肺脏,主气,司呼吸,为“相傅之官”,其经络循行路径如下:
- 起于中焦(胃部)
- 上贯膈,入肺
- 沿上臂内侧前缘下行
- 经尺泽、孔最、列缺、经渠、鱼际、少商等穴位
- 止于拇指桡侧端(少商穴)
此经脉主要调节肺的功能,与气机升降、水液代谢密切相关,故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咳嗽、气喘、咽喉肿痛、鼻塞、发热等症状。
二、手太阴肺经主要穴位详解
1. 中府穴(LU1)
- 定位:位于胸部,锁骨下窝凹陷处,距胸骨中线约6寸。
- 作用:宣肺理气,止咳平喘,通络止痛。
- 主治:咳嗽、气喘、胸痛、肩背痛等。
2. 云门穴(LU2)
- 定位:在胸前外上方,肩胛骨喙突前方,距锁骨下窝1寸。
- 作用:清热化痰,止咳平喘。
- 主治:咳嗽、气喘、胸闷、肩背疼痛。
3. 天池穴(LU3)
- 定位:在腋窝中央,当乳头直下,第4肋间隙处。
- 作用:宽胸理气,活血通络。
- 主治:胸闷、心悸、乳腺疾病、胁痛等。
4. 尺泽穴(LU5)
- 定位:在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。
- 作用:清热利咽,降逆止咳。
- 主治:咳嗽、气喘、咽喉肿痛、肘臂疼痛。
5. 孔最穴(LU6)
- 定位:在前臂掌面桡侧,腕横纹上7寸。
- 作用:清热止血,宣肺止咳。
- 主治:咯血、咽喉肿痛、咳嗽、手腕疼痛。
6. 列缺穴(LU7)
- 定位:在前臂桡侧,腕横纹上1.5寸,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。
- 作用:通络止痛,宣肺解表。
- 主治:头痛、项强、咳嗽、咽喉肿痛、手腕无力。
7. 经渠穴(LU8)
- 定位:在前臂掌面桡侧,腕横纹上2寸。
- 作用:清热止咳,通络止痛。
- 主治:咳嗽、气喘、咽喉肿痛、手腕疼痛。
8. 鱼际穴(LU9)
- 定位:在手掌内侧,第一掌骨桡侧,赤白肉际处。
- 作用:清热利咽,止咳化痰。
- 主治:咽喉肿痛、咳嗽、失音、小儿疳积。
9. 少商穴(LU11)
- 定位:在手指桡侧,拇指指甲根角旁0.1寸。
- 作用:清热解毒,开窍醒神。
- 主治:咽喉肿痛、发热、昏迷、牙痛、高热惊风。
三、手太阴肺经穴位图示说明
由于本平台无法直接展示图片,建议读者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直观信息:
- 使用中医教材或专业网站(如《针灸学》《中医经络图谱》)查阅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布图。
-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“手太阴肺经穴位图”进行查看。
- 可结合中医推拿或针灸教学视频,进一步理解各穴位的位置与操作手法。
四、结语
手太阴肺经不仅是肺脏的经络通道,更是调和全身气机、调节呼吸与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掌握其主要穴位的定位与功能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。无论是日常保健还是疾病治疗,熟悉手太阴肺经及其经穴,都是提升中医素养的重要一步。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诊疗应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辨证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