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寄欧阳舍人书_曾巩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寄欧阳舍人书_曾巩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,求快速帮忙,马上要交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6 06:03:18

寄欧阳舍人书_曾巩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】《寄欧阳舍人书》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友人、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一封书信。这封信不仅体现了曾巩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,也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与谦逊的品格。全文虽篇幅不长,但语言简练、情感真挚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
一、原文

> 寄欧阳舍人书

> 曾巩

> 某启:昨日蒙教,窃以为当世之士,莫不以文章为贵,而能传于后世者,必其辞义之精,而其心之正也。今观足下之文,辞约而义深,气和而理明,非特文章之工,盖有德焉。故某尝谓,文章之盛,未有过于今世,而士之贤者,亦未有过于足下也。

> 夫文章者,所以载道也。道之在天下,非可一端而尽,然其大者,莫若忠孝仁义。此四者,人之所以为君子也。足下之文,常以是为本,故其言足以警世,其行足以化人。是以天下之人,皆愿闻足下之言,而乐从足下之教。

> 某少学于乡里,未尝得师,惟赖古人为师。每读古人之书,未尝不叹其文之美,而尤慕足下之文。盖古人之文,虽有高妙,然其意或隐而不显;足下之文,则明白而易知,其理虽深而无害于通达。此所以为后学所宗,而天下之所仰也。

> 今夫学者,多务华辞,而忘其本;好奇巧,而忽其要。是以文章之弊,日益甚矣。惟足下之文,不为俗学所染,独守其道,而行于世。此岂非天下之幸哉!

> 某虽不才,然愿效足下之志,以文为道,以道为本,不敢苟作,不敢妄言。惟愿足下以道训我,以文诲我,使吾得以承先哲之余绪,继斯文之统绪,庶几不负所学,不负所望。

> 谨奉书,伏惟钧鉴。

二、赏析

《寄欧阳舍人书》是曾巩在向欧阳修表达敬意的同时,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与道德关系的深刻思考。文中多次强调“文章载道”的理念,认为文章不仅是形式上的美,更应承载道德与思想的内涵。这种观点反映了宋代文人重视“文以载道”的传统。

曾巩在信中高度赞扬了欧阳修的文章风格——“辞约而义深,气和而理明”,并指出欧阳修不仅文章出色,而且品德高尚,是当时士人的典范。这种评价既是对欧阳修个人才华的认可,也是对当时士风的一种肯定。

此外,曾巩还批评了当时一些学者只追求辞藻华丽、忽视内容实质的现象,表现出他对文学风气的担忧。他认为真正的文章应当“以道为本”,不能沦为浮华之作。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三、翻译

我曾写信给您,私下认为当今的士人,都以文章为贵重,而能够流传后世的,必定是文辞精妙、意义深远、心地正直的人。如今看您的文章,言辞简约却含义深刻,语气平和而道理清晰,不只是文章技艺高超,更是因为您具备高尚的品德。所以我常常说,当今文章的兴盛,没有超过现在的,而贤能的士人,也没有比您更优秀的。

文章的作用,是用来承载道义的。道义存在于天下,不可能用一种方式完全表达出来,但其中最重要的,莫过于忠诚、孝顺、仁爱、正义这四个方面,这是人成为君子的根本。您的文章常常以这些为核心,因此您的言语能够警醒世人,您的行为能够感化他人。因此天下的人都愿意听您的话,乐于接受您的教导。

我年少时在乡里学习,未曾有老师指导,只能以古人为师。每次阅读古人的书籍,无不感叹他们的文章之美,尤其钦佩您的文章。古人文章虽然高妙,但有些意思隐藏不显;而您的文章则明白易懂,道理虽然深刻却不失通达。这就是为什么后学都尊崇您的文章,天下人都仰慕您的缘故。

如今的学者大多追求华丽的辞藻,却忽略了根本;喜欢新奇巧妙,却忽视了要点。因此文章的弊端日益严重。只有您的文章,不被世俗学问所污染,独自坚守自己的道义,在世间流传。这难道不是天下的幸运吗?

我虽然不才,但希望能效仿您的志向,以文章承载道义,以道义为根本,不敢随意写作,不敢胡乱说话。只希望您能以道义来教导我,以文章来启发我,使我能够继承先贤的余绪,延续文化的正统,或许可以不辜负我的学习,也不辜负您的期望。

谨以此信奉上,恳请您审阅。

四、结语

《寄欧阳舍人书》不仅是一封书信,更是一篇关于文学、道德与理想的深刻论述。曾巩通过这封信,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敬仰,也传达了自己对文章与道义关系的思考。它不仅是古代文人之间交流的典范,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与思想遗产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