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归园田居其五赏析-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】《归园田居》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,其中第五首尤为脍炙人口,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、回归自然的闲适心境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,也寄托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。
“归园田居其五”全文如下:
> 炎暑难久居,清阴满庭除。
> 门虽设而常关,欲言而不能。
> 虫鸣夜未央,草木自成趣。
> 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
> 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
> 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
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日常的田园生活。开篇“炎暑难久居,清阴满庭除”,写出了夏日炎热难耐,诗人选择回到乡间,享受庭院中的清凉。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城市生活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,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依恋。
接下来,“门虽设而常关,欲言而不能”,表现了诗人隐居后的生活状态。他虽然居住在家中,却很少与人交往,似乎有一种与世隔绝的孤寂感。但这并非消极避世,而是出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。
“虫鸣夜未央,草木自成趣”,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自然的生机。虫鸣声中,诗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。这种意境让人联想到陶渊明那种超然物外、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。
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,写的是诗人每天早起耕作,傍晚才扛着锄头归来。这样的生活虽然劳苦,但却充满了诗意与满足感。诗人并不因劳作而感到疲惫,反而从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。
“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”,描绘了回家路上的景象:小路狭窄,杂草丛生,夜晚的露水打湿了衣衫。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感到懊恼,反而觉得这是田园生活的一部分。
最后两句“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”,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。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为了内心的宁静与理想而忍受辛苦的决心。他不介意衣衫被露水打湿,只希望自己的人生选择不会违背内心的意愿。
总体来看,《归园田居其五》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点滴,传达出诗人对自然、对简朴生活的深情。它不仅是陶渊明个人精神世界的写照,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理想生活的一种象征。在这首诗中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隐士的形象,更是一种超越物质、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