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静夜思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技能:
- 学生能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《静夜思》。
- 理解诗中“床前明月光”、“疑是地上霜”等诗句的含义,体会诗人的情感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朗读、想象和讨论,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。
-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感受诗人思乡之情,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-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:
- 重点:
理解诗意,体会诗人的情感,掌握朗读技巧。
- 难点:
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,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多媒体课件(含《静夜思》配乐朗诵、图片等)
- 生字卡片
- 黑板、粉笔
四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有没有在夜晚看到月亮的时候,想起远方的亲人?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夜晚思乡之情的古诗——《静夜思》。”
播放轻柔的音乐,展示一张夜晚窗外的月光图,引导学生进入情境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- 教师示范朗读《静夜思》,注意语调、节奏。
- 学生自由朗读,要求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- 分组朗读,互相纠正发音。
- 教师讲解生字词:如“疑”、“举头”、“低头”等。
3. 精读理解(15分钟)
- 逐句讲解:
- “床前明月光”: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。
- “疑是地上霜”:好像是一地的白霜。
- “举头望明月”: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。
- “低头思故乡”:低下头,思念家乡。
- 引导思考:
- 为什么诗人会把月光比作霜?
- 诗人为什么“低头思故乡”?
- 如果你是诗人,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?
- 小组讨论:
学生分组交流,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。
4. 情境体验(10分钟)
- 播放配有古筝音乐的《静夜思》朗诵,让学生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在夜晚的房间里,看着窗外的明月。
- 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心中的“静夜思”。
5. 巩固拓展(10分钟)
- 背诵比赛: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比赛,评选出“最佳小诗人”。
- 仿写练习: 引导学生模仿《静夜思》的结构,写一首关于“晴天”的小诗。
- 延伸阅读: 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,如《早发白帝城》《望庐山瀑布》等。
五、作业布置:
1. 背诵《静夜思》,并给家长朗读。
2. 画一幅“静夜思”的画面,并配上一句诗。
3. 写一篇短文,说说你心中的“思乡”是什么样子的。
六、板书设计:
```
静夜思
李白
床前明月光,
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
低头思故乡。
```
七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想象、讨论等多种方式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容,感受诗人的情感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,鼓励他们用更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