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望月有感翻译】《望月有感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,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。这首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通过描写夜晚望月时的所思所感,传达出一种深沉的乡愁与人生感慨。
原诗如下:
> 时难年荒世业空,弟兄羁旅客,相逢泪满衣。
> 田园寥落干戈后,骨肉流离道路中。
> 吊影分为千里雁,辞根散作九秋蓬。
> 共看明月应垂泪,一夜乡心五处同。
这首诗的翻译可以这样理解:
在战乱频繁、年景荒芜的年代,家业早已破败,兄弟姐妹各自漂泊在外,偶然相遇,却只能相对流泪。田园荒芜,战乱之后一片萧条,亲人四散流离,各奔东西。我独自一人,像孤雁一样飞向远方;又如秋天的蓬草,随风飘荡。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,但今晚一起望着明月,心中都充满了思乡之情,同一轮明月下,思念的心意却分处五地。
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,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艰难与无奈。它用简单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,描绘出一幅战乱中人们流离失所、思乡情切的画面,令人动容。
“望月有感”不仅仅是对月亮的观察,更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。在古代,月亮常被用来象征团圆、思念与永恒。诗人借月抒怀,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背景融为一体,使整首诗既有个人色彩,又具普遍意义。
总之,《望月有感》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作,其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意,还要保留诗歌的意境与情感,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那份深深的乡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