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园中班诗歌教案:吹泡泡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,激发对诗歌的兴趣。
2. 通过观察“吹泡泡”的现象,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。
3.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泡泡,培养口语表达能力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泡泡水若干(可自制)
- 小吹管若干
- 图片或视频素材:泡泡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
- 轻柔的背景音乐(如《小星星》等)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出示泡泡水和吹管,问幼儿:“你们见过泡泡吗?它是什么样子的?”鼓励幼儿自由发言,分享自己吹泡泡的经历。接着播放一段泡泡在阳光下飞舞的视频,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颜色、形状和运动方式。
2. 学习诗歌(10分钟)
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《吹泡泡》,并配合动作表演,让幼儿边听边模仿。诗歌
> 吹泡泡,吹泡泡,
> 圆圆的,亮晶晶。
> 风儿轻轻吹,
> 泡泡飞上天。
> 红的像苹果,
> 黄的像太阳,
> 白的像云朵,
> 一闪一闪真漂亮!
朗诵结束后,教师提问:“你最喜欢哪一句?为什么?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,并尝试跟读诗歌。
3. 创编与表达(10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,说一说他们心中的泡泡是什么样的。例如:“如果你能吹出一个神奇的泡泡,它会是什么颜色?里面会有什么?”鼓励幼儿大胆表达,可以用图画或语言的方式进行创作。
4. 实践操作(10分钟)
组织幼儿到户外或教室一角,分组进行“吹泡泡”活动。教师巡回指导,提醒幼儿注意安全,同时鼓励他们边吹边说:“我的泡泡是蓝色的,像大海一样。”帮助幼儿将语言与实际体验结合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,表扬积极参与的孩子。最后,布置一个小任务: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吹泡泡,并用一句话记录下来,明天带到幼儿园分享。
四、活动延伸建议:
-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,让幼儿制作“泡泡”手工作品。
- 在科学区设置“泡泡实验站”,探索不同液体吹出的泡泡大小和持久性。
- 结合美术活动,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泡泡。
五、活动反思:
本活动通过“吹泡泡”这一贴近幼儿生活的主题,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。在诗歌学习过程中,注重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节奏与美感,同时结合实践操作,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。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主题,如“泡泡的秘密”、“泡泡的形状”等,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