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师说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著名的议论文,文章围绕“从师”这一主题展开,阐述了“古之学者必有师”的观点,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尊师重道的必要性。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,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其内容、思想及语言特色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,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《师说》的理解性默写题目,并附上参考答案。
一、理解性默写题
1. 韩愈在《师说》中提出“古之学者必有师”,指出老师的作用是:
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2. 文中指出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:
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3. 韩愈认为“人非生而知之者”,因此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知识,这句话是:
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4. 在《师说》中,作者批评了当时士大夫阶层“耻学于师”的现象,具体表现是:
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5. 韩愈指出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”,这句话强调的是:
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6. 作者在文中提到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,意思是:
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7. 《师说》中表达“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”的原因是:
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8. 文中提到“彼童子之师,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”,这里的“句读”指的是:
__________。
9. “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”一句,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,意思是:
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10. 韩愈在文末总结全文,提出“余嘉其能行古道”,其中“古道”指的是:
__________。
二、参考答案
1. 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
2. 传道、授业、解惑
3. 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
4. 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
5. 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
6. 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
7. 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
8. 句读(即句子的停顿和断句)
9. 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
10. 从师而问
三、学习建议
理解性默写不仅是对文本内容的背诵,更是对文章思想、逻辑结构和语言特色的深入把握。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结合语境,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,同时注意积累文言词汇与句式,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。
通过这样的练习,不仅能有效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,也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思辨能力。
---
如需更多相关练习或解析,可继续关注本栏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