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,蹲一个有缘人,求别让我等空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6-30 12:22:47

随着学期的临近结束,八年级的学生们即将迎来本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。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,以下是一份贴近教材内容、涵盖基础知识与阅读理解的期末考试题,并附有参考答案,供学生自查与教师教学使用。

一、选择题(每题2分,共10分)

1. 下列词语中,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 落(luò)叶

B. 翘(qiào)首

C. 憎(zèng)恶

D. 倔(juè)强

答案:A

2. 下列句子中,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 )

A. 他不仅学习好,而且品德也很好。

B. 通过这次活动,使我受益匪浅。

C. 同学们都喜欢这位老师,因为他讲课生动有趣。

D. 我们要发扬传统美德,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。

答案:C

3. 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出自哪位诗人之手?( )

A. 杜甫

B. 文天祥

C. 李白

D. 白居易

答案:B

4. 下列句子中,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( )

A. 风儿轻拂,像母亲的手。

B. 雨下得真大,仿佛天上倾倒了水。

C. 他像一只小猫一样安静地坐在角落。

D.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。

答案:B

5. 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( )

A. 《背影》——朱自清

B. 《桃花源记》——陶渊明

C. 《岳阳楼记》——范仲淹

D. 《出师表》——诸葛亮

答案:D

二、填空题(每空1分,共10分)

1. 《春望》中描写战乱后长安城景象的诗句是: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
答案: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

2. 《三峡》一文中,描写三峡夏水迅疾的句子是: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
答案: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

3. 《记承天寺夜游》中表达作者心境的句子是: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
答案: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

4. 《使至塞上》中被誉为“千古壮观”的名句是: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
答案: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
5. 《答谢中书书》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:__________,__________。

答案: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。

三、阅读理解(共20分)

阅读下面的文段,完成后面的题目。

【甲】

“我确实亲见有农夫在田间劳作,他们弯着腰,汗水浸湿了衣裳。我看见老牛在田里缓缓前行,它的眼中似乎充满了疲惫。我听见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,那声音像是春天的风,轻轻吹过田野。”

【乙】

“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。那里有清澈的小溪,有绿油油的稻田,还有许多勤劳的乡亲。每当傍晚时分,炊烟袅袅升起,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。我爱这片土地,因为它给了我温暖和希望。”

1. 请分别指出甲、乙两段文字所表达的情感。(4分)

答案:甲段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佩与同情;乙段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。

2. 请从修辞角度分析甲段中的“我听见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,那声音像是春天的风”。(6分)

答案: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将孩子们的笑声比作春天的风,形象地表现出声音的轻柔与美好,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。

3. 乙段中“炊烟袅袅升起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?请简要描述。(5分)

答案:描绘了乡村傍晚炊烟升腾、空气中有饭菜香气的画面,展现了宁静、温馨的生活场景。

4. 结合两段文字,说说它们在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点。(5分)

答案:两段文字都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,抒发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感受,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情,具有较强的感染力。

四、作文(30分)

题目:难忘的一件事

要求:

1. 内容真实,情感真挚;

2. 字数不少于600字;

3. 结构清晰,语言流畅。

提示: 可以写一次成功的经历、一次失败的教训、一次感动的瞬间,或是一次特别的旅行等。注意描写细节,突出中心思想。

参考范文(节选):

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考得很差,只得了60分。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,因为我一直以为自己很擅长数学。那天放学后,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,心里充满了失落和羞愧。

回到家后,我把试卷藏了起来,不敢给妈妈看。可第二天早上,妈妈还是发现了。她没有责备我,而是温柔地对我说:“失败并不可怕,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努力去改正。”听了妈妈的话,我感到鼻子一酸,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。

从那以后,我开始认真听讲,课后也积极请教老师和同学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我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只要不放弃,就一定能成功。

总结:

本次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涵盖了基础知识、文学常识、阅读理解与写作等多个方面,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。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,查漏补缺,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