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戎观虎》是一篇简短的古代寓言故事,出自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。文章虽短,却蕴含深刻的道理,体现了主人公王戎的机智与冷静。本文将对原文进行逐句注释,并结合其背景与寓意进行解析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经典片段。
原文:
王戎七岁,尝与诸小儿游。看道边李树多子,折枝。诸儿竞走取之,唯戎不动。人问之,答曰:“树在道旁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”人皆疑之,取之,果如其言。
注释:
- 王戎:西晋名士,竹林七贤之一,以聪明、善于思辨著称。
- 尝:曾经。
- 诸小儿:许多小孩。
- 游:游玩。
- 看道边李树多子:看到路边的一棵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。
- 折枝:树枝被压弯了,形容果实累累。
- 竞走取之: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。
- 唯戎不动:只有王戎没有动。
- 人问之: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。
- 答曰:回答说。
- 树在道旁而多子:这棵树长在路边,而且果实很多。
- 此必苦李:这一定是苦的李子。
- 人皆疑之:人们都怀疑他的话。
- 取之:摘下李子来尝。
- 果如其言:果然和他说的一样。
译文:
王戎七岁的时候,有一次和一群小孩一起出去玩。他们看到路边有一棵李树,上面结满了果实,把树枝都压弯了。其他孩子都争着跑去摘李子,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。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,王戎回答说:“这棵树长在路边,还结这么多果子,一定是苦的。”大家都觉得奇怪,就摘下来尝了尝,果然和他说的一样。
寓意与分析:
这个故事通过王戎的观察与推理,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:在看似有利的情况下,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能被表象所迷惑。王戎之所以能判断出李子是苦的,是因为他注意到一个不合常理的现象——“树在道旁而多子”。正常情况下,如果李子是甜的,早就被人摘光了,所以树上才会有那么多果子。这正是他逻辑推理的体现。
此外,这个故事也反映出王戎年少时便具有的敏锐观察力与独立思考能力,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士奠定了基础。
拓展阅读:
《世说新语》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,主要记载东汉至东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轶事,内容丰富,语言精炼,具有很高的文学与历史价值。《王戎观虎》只是其中一篇,但因其简洁明了、寓意深刻,广为流传。
结语:
“王戎观虎”不仅是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,应保持理性思考,不轻信表面现象,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。这种思维方式,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