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榻上,带来些许暖意。此时,诗人杨万里正闲居在家,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。他午睡醒来,心中有感而发,写下了两首绝句,记录下这初夏时节的独特韵味。
其一:
梅子留酸软齿牙,
芭蕉分绿与窗纱。
日长睡起无情思,
闲看儿童捉柳花。
首句“梅子留酸软齿牙”,描绘了初夏时令特有的水果——梅子。酸梅入口,虽令人回味无穷,却也让牙齿感到微微的不适,这种细腻的感受被诗人敏锐地捕捉到。第二句“芭蕉分绿与窗纱”,芭蕉叶的翠绿映照在窗纱之上,仿佛为室内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色彩。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勾勒出初夏时节的清新氛围。
第三句“日长睡起无情思”,道出了诗人午睡后慵懒的状态。“无情思”并非指没有情感,而是形容一种超然的心境,仿佛刚刚从梦境中苏醒,尚未完全融入现实世界。最后一句“闲看儿童捉柳花”,诗人将目光投向窗外,看到孩童们追逐飞舞的柳絮,这一幕充满童趣,也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欢愉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其二:
松阴一架半弓苔,
偶欲看书又懒开。
戏掬清泉洒蕉叶,
儿童误认雨声来。
第一句“松阴一架半弓苔”,展现了庭院中的幽静景象。一架藤蔓植物攀附于松树之下,其间的苔藓斑驳,更显古朴雅致。第二句“偶欲看书又懒开”,进一步刻画了诗人慵懒的情态。尽管内心或许有读书的冲动,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下书卷,享受这份闲适。
第三句“戏掬清泉洒蕉叶”,诗人以游戏的心态舀起泉水,洒向芭蕉叶,为其增添一份清凉之意。这一举动看似随意,实则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之情。末句“儿童误认雨声来”,当泉水洒落在芭蕉叶上时,发出的声音如同雨滴敲打一般,引得儿童误以为下雨而跑来查看,这一误会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情趣,也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。
这两首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描绘了初夏午后的生活场景,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,又有对日常琐事的深刻感悟。诗人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,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。读罢此诗,不禁让人联想到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,从而产生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