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下午,阳光透过教室窗子洒进来,在课桌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影。语文老师宣布:“同学们,今天的作业是写一篇关于‘成长’的作文。”听到这个题目,我心中暗喜——这不就是我的强项吗?从小到大,我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滴,而成长更是我最熟悉的话题。
回到家后,我坐在书桌前,开始构思这篇作文。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:小时候摔倒时妈妈温柔地扶起我,学校里第一次演讲时紧张得手心冒汗,还有那次考试失利后独自在公园长椅上发呆……这些记忆如同电影般一幕幕回放,让我觉得这次作文应该能写出彩。
然而,正当我准备动笔时,却突然发现灵感似乎被什么堵住了。原本清晰的画面变得模糊不清,那些曾经打动过我的瞬间此刻竟然难以捕捉。我烦躁地抓了抓头发,又翻出之前的日记本试图寻找突破口,但依旧无济于事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窗外天色渐暗,而我的作文依然空白如初。
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,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房间。“怎么了?是不是遇到困难了?”她轻声问道。我叹了口气,将事情原委告诉了她。妈妈听后微微一笑,说:“有时候,最好的素材并不是从回忆中挖掘出来的,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。”
于是,我决定换个思路。我走到窗边,抬头看向天空。夜幕降临,星星点点地缀满天际。忽然间,一只小虫子吸引了我的注意——它正努力攀爬着墙壁,却一次次滑落下来。尽管如此,它并没有放弃,而是重新开始尝试,直到最终成功爬上顶端。这一幕让我深受触动,我赶紧回到书桌旁,把刚才的经历记录下来,并结合自己的感受,写下了一段充满哲理的文字。
就这样,经过一番波折,我的作文终于完成了。虽然过程有些曲折,但也正因为经历了这样的起伏,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成长——不是一帆风顺,而是不断面对挑战并战胜它们的过程。
第二天交作文时,老师对全班同学说:“今天收到的每篇作文都很精彩,但我特别欣赏小明(化名)的文章。他不仅表达了对成长的理解,还融入了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,让人印象深刻。”听了这话,我既兴奋又感激,因为我知道,这一波三折的经历,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写作,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所在。
后来,这篇文章真的获得了学校的优秀作文奖。站在领奖台上,我望着台下鼓掌的同学和老师,心里默默念道:“谢谢你,那一波三折的作文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