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典文学中,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这句话源自《诗经》,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表达方式至今仍被广泛引用。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寓意,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,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指导价值。
原文出处
这句成语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: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原诗描述了一种自然景象:远方的高山,虽然与自身无关,但其坚硬的岩石却能用来雕刻美玉。这里以玉石比喻美好的事物,而以石头象征外界的力量或资源。通过这一形象化的描写,诗人表达了借助外部力量完善自身的思想。
字面解释
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的字面意思是说,别的山上的石头,可以用作磨砺自己手中的玉石。这里的“攻”并非攻击之意,而是指打磨、雕琢。因此,整句话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借助外力来提升自我,达到更高的境界。
深层含义
从更深层次来看,这句话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学习借鉴的重要性。它提醒我们,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小圈子,而是要放眼世界,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,从而实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。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理,这种理念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。
全诗翻译与赏析
《鹤鸣》这首诗全文如下:
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
鱼潜在渊,或在于渚。
乐彼之园,爰有树檀,
其下维萚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译文大致为:
仙鹤在沼泽深处鸣叫,声音传遍田野。
鱼儿潜伏在深渊之中,也可能出现在浅滩。
我心中向往那个美丽的园林,那里生长着高大的檀树,
树下堆满了落叶。而那遥远山上的石头,也可以用来打磨美玉。
赏析方面,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。诗人借鹤鸣、鱼游等意象,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。同时,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这一句,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,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——只有不断学习、勇于尝试,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现代启示
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无论是在职场竞争中,还是在学术研究里,我们都应该保持谦逊好学的心态,主动向他人学习经验和技术,取长补短,不断完善自己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总之,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格言,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部分。它教会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和胸怀,敢于接纳新事物,并将其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。这种精神值得每个人去传承和发扬光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