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强不息的息是什么意思】“自强不息”是一个常见于中华文化中的成语,出自《周易·乾卦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天道运行刚健有力,君子应当效法这种精神,不断自我提升、奋发图强。其中,“自强不息”的“息”字,是理解整个成语含义的关键。
一、
“自强不息”中的“息”字,本义为“停止”,引申为“休息”或“停顿”。在成语中,“息”表示“停止”的意思,因此“自强不息”整体意思是:自己不断努力,不停止、不松懈。
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持续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奋斗的精神,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、积极进取的传统价值观。
二、词语解析表
词语 | 拼音 | 本义 | 引申义 | 在成语中的含义 | 简要解释 |
自强 | zì qiáng | 自己努力、自我提升 | 不依赖他人,靠自身力量前进 | 表示个人不断自我提升 | 自我努力,不依赖他人 |
不 | bù | 否定词 | 表示“没有”或“不” | 表示“不”停止 | 不停止、不放弃 |
息 | xī | 停止、休息 | 呼吸、气息 | 表示“停止” | 不停止、不停歇 |
三、拓展理解
“自强不息”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,也常用于激励人们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。它与“厚德载物”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“内修外行”的思想体系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自强不息”可以理解为: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要坚持努力,不断进步,永不言弃。
四、结语
“自强不息”的“息”字虽简单,但意义深远。它提醒我们,在人生的道路上,唯有不断前行、不懈努力,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。这是一种精神力量,也是一种生活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