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是一句出自《孔子家语》的古语,意思是:当子女想要好好赡养父母的时候,父母却已经不在了。这句话强调的是孝道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要及时行孝,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。
一、
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出自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,原意是说:子女想要奉养父母时,父母却已经去世了。这句话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,也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——孝心要趁早,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。
在现代社会中,这句话常被用来劝诫人们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,及时表达关爱和孝顺,避免留下遗憾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 |
原文 | 子欲养而亲不待 |
字面意思 | 子女想奉养父母时,父母却已不在人世 |
深层含义 | 强调孝道要及时,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|
现代意义 | 提醒人们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,及时尽孝 |
使用场景 | 家庭教育、孝道宣传、人生感悟等 |
相关成语 | 孝子贤孙、反哺之恩、寸草春晖 |
作者 | 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经典论述(非某一人独创) |
三、结语
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不仅是一句古老的格言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。它提醒我们,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忽视亲情的价值。真正的孝顺,不是等到某个特定时刻才去表达,而是从日常点滴中体现出来。愿我们都能及时尽孝,不留遗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