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捉襟见肘的含义】“捉襟见肘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经济、资源或能力等方面非常紧张,无法应对当前的需求。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服饰和生活场景,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为衣服破旧、衣襟不整而不得不伸手去抓衣角来遮掩,从而暴露了窘迫的状态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捉襟见肘”常用于描述资金不足、人力短缺、时间不够等情况,强调一种力不从心、难以支撑的局面。它不仅用于个人生活,也常用于企业、政府等组织的管理和发展中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捉襟见肘 |
拼音 | zhuō jīn jiàn zhǒu |
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子西曰:‘今楚国之民,多以寡君为能。’王曰:‘是则我之过也。’子西曰:‘然则吾将以子为相,以辅吾国。’王曰:‘善。’于是,子西乃与王共谋,使子南为令尹,而子西为司马,其后,楚人皆悦。然其后,楚国之政,日以衰微,民多困苦,士卒疲敝,车马匮乏,军械不备,故有‘捉襟见肘’之说。 |
释义 | 形容处境困难,资源不足,难以应付当前局面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经济、资源、时间等方面的紧张状态。 |
近义词 | 左支右绌、力不从心、捉襟露肘 |
反义词 | 应付自如、游刃有余、绰绰有余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个人生活 | 他刚毕业,工资不高,生活捉襟见肘。 |
企业发展 | 公司扩张太快,资金捉襟见肘,难以维持正常运转。 |
政府管理 |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财政捉襟见肘,难以满足居民需求。 |
学习压力 | 考前复习时间不够,学习捉襟见肘,效果不佳。 |
三、总结
“捉襟见肘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寓意深刻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因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困境。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,更贴近现实生活,能够准确表达人们在面对压力时的无力感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