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仲尼厄而作春秋的故事及原文出处

2025-10-06 11:09:59

问题描述:

仲尼厄而作春秋的故事及原文出处,跪求好心人,别让我卡在这里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6 11:09:59

仲尼厄而作春秋的故事及原文出处】孔子,名丘,字仲尼,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和政治家。他一生颠沛流离,屡遭挫折,但在逆境中坚持理想,著书立说,留下了《春秋》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。他的经历被后人称为“仲尼厄而作春秋”,体现了他在困顿中仍不忘治学的精神。

一、故事概述

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,多次遭遇困境,如在陈蔡之间被困,食粮断绝,弟子们饿得无力前行。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,而是继续整理古籍、讲学授徒,并最终完成了《春秋》一书。《春秋》是鲁国的编年史,孔子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,成为儒家经典之一。

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孔子坚韧不拔的意志,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。后世将他这种在逆境中坚持创作的行为,称为“厄而作春秋”。

二、原文出处

以下为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关于“仲尼厄而作春秋”的记载:

> “孔子适郑,与弟子相失,孔子独立郭东门。郑人或谓子贡曰:‘东门有人,其颡似尧,其项类皋陶,其肩类子产,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,累累若丧家之狗。’子贡以告。孔子曰:‘状貌未免于俗人,然心则圣人也。’”

> “孔子去曹适宋,与司马桓魋(tuí)同车,至匡,阳虎曾暴于匡,故匡人闻有孔氏之徒,遂围之。……孔子曰:‘吾何患焉?命也夫!’”

> “孔子曰:‘吾与点也!’”

> 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《彖》、《系》、《象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文言》。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

> “孔子以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教,弟子盖三千焉,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。”

> “太史公曰:‘余读孔氏书,想见其为人。……虽不能至,然心乡往之。’”

> “孔子卒,葬鲁城北泗水之上,弟子皆服三年。……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,因以为祠,至今不绝。”

三、总结与表格

项目 内容
故事名称 仲尼厄而作春秋
主角 孔子(仲尼)
背景 周游列国,屡遭困厄
关键事件 在陈蔡之间被困,仍坚持著书
核心精神 困难中坚持理想,著书立说
代表作品 《春秋》
文献出处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后世评价 表现孔子坚韧不拔、矢志不渝的精神
历史意义 《春秋》成为儒家经典,影响深远

四、结语

“仲尼厄而作春秋”不仅是对孔子个人命运的描述,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士”精神的一种诠释。在逆境中不屈不挠,在困苦中坚持信念,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高尚品格。通过《春秋》的创作,孔子不仅记录了历史,更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,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思想发展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