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丘之貉成语的意思】“一丘之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,原意是指同一座山上的狐狸,比喻彼此一样,都是坏人。后来引申为同类的人或事物,多用于贬义,形容一群坏人、坏东西没有区别。
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在道德、行为上都十分恶劣的人,指出他们本质上并无差别,都是“一丘之貉”。
一丘之貉成语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一丘之貉 |
拼音 | yī qiū zhī hè |
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 |
原意 | 同一座山里的狐狸,比喻同类的人或物 |
引申义 | 形容一群坏人,本质相同,毫无区别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群体中的人或事物性质相似 |
近义词 | 同流合污、沆瀣一气、狼狈为奸 |
反义词 | 良莠不齐、泾渭分明、各行其是 |
使用场景 | 批评不良群体、揭露腐败现象、讽刺社会风气 |
成语解析与使用示例
“一丘之貉”虽然字面意思看似简单,但其背后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。它不仅用于描述具体的人群,也可以用于抽象的事物,如政策、制度等。
例如:
- 例句1:这些贪官污吏,不过是“一丘之貉”,谁也别想独善其身。
- 例句2:他们几个在一起,简直是一丘之貉,整天想着怎么钻营取巧。
通过这样的表达,可以更生动地传达出对某种现象的不满或批评。
小结
“一丘之貉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,应保持清醒的判断力,识别出那些本质相同却表现各异的不良行为或人群。
以上就是【一丘之貉成语的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