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学无术出自哪个典故】“不学无术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,也没有本领。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典故,了解它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。
一、
“不学无术”最早见于《汉书·霍光传》。故事讲述的是西汉时期的大臣霍光在辅佐幼主时,曾对一位名叫“王莽”的人有过评价。虽然王莽后来成为篡权者,但当时霍光认为他“不学无术”,意指他没有真才实学,只靠权谋手段行事。
不过,也有一种说法是,“不学无术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,其中提到马援批评某些人“不学无术”,强调学习的重要性。无论哪种说法,成语“不学无术”都表达了对缺乏知识与能力者的贬义。
二、相关典故对比表
典故出处 | 文献名称 | 内容简述 | 成语出处 | 含义说明 |
霍光评价王莽 | 《汉书·霍光传》 | 霍光认为王莽“不学无术”,意指他无真才实学 | 是 | 形容人没有学问和能力 |
马援批评他人 | 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 | 马援批评一些人“不学无术”,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| 可能是 | 强调知识和才能的重要性 |
三、结语
“不学无术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对个人能力与学识的评价。它提醒人们,只有不断学习、积累知识,才能真正具备处世和立身的能力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