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蓬莱瑶台诗句】“蓬莱瑶台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传说的仙境之一,常被文人墨客用来寄托理想、抒发情感。在诗词中,“蓬莱瑶台”往往象征着高远、纯净、超凡脱俗的境界,是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人生理想的寄托。许多诗人在作品中借“蓬莱瑶台”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。
以下是对“蓬莱瑶台”相关诗句的总结与整理,涵盖不同朝代和风格的代表作品:
一、诗句总结
作者 | 诗句内容 | 出处 | 意境/寓意 |
李白 | “仙人抚我顶,结发受长生。” | 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 | 表达对仙界生活的向往,渴望超脱尘世。 |
杜甫 | “蓬莱宫中皆仙人,玉楼金阙照天光。” | 《秋兴八首》 | 描写仙境之景,暗含对盛世的怀念。 |
白居易 | “海上仙山无定所,人间何处觅蓬莱?” | 《长恨歌》 | 抒发对仙境难以企及的感慨。 |
苏轼 | “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 |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 | 借“琼楼玉宇”比喻仙境,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。 |
王维 | 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” | 《终南别业》 | 虽未直接提及“蓬莱瑶台”,但意境接近仙境的宁静与超然。 |
李贺 | “梦入神山教神妪,老鱼跳波瘦蛟舞。” | 《李凭箜篌引》 | 通过梦境进入仙境,展现奇幻之美。 |
二、总结分析
“蓬莱瑶台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,不仅出现在神话故事中,也广泛融入诗歌创作。它承载了古人对理想世界、超凡境界的追求,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思考。
从李白的豪放飘逸,到杜甫的沉郁顿挫,再到苏轼的哲思深远,不同诗人以不同的方式诠释“蓬莱瑶台”的内涵。有的借其表达对神仙生活的向往,有的则借此抒发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。
总体而言,“蓬莱瑶台”不仅是诗意的载体,更是古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超越了地理空间的限制,成为一种文化符号,持续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位诗人的具体作品或“蓬莱瑶台”在其他文学形式中的表现,可继续深入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