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动于衷的意思和造句都有什么】“无动于衷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某些事情时表现出的冷漠、不关心或没有反应的状态。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及例句整理。
一、
“无动于衷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“一点也没有感动”,后来引申为对某事漠不关心、毫无反应。在现代汉语中,多用来形容人对他人遭遇、社会现象或情感表达等缺乏共鸣或反应。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。
此成语通常带有负面色彩,表示一种冷漠或无情的态度,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中性描述,如客观分析事件时的冷静态度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无动于衷 |
拼音 | wú dòng yú zhōng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动于衷。” |
字面意思 | 没有被触动,没有反应 |
引申含义 | 对事情漠不关心,冷淡、无动于衷 |
感情色彩 | 贬义(常用于批评冷漠态度) |
常见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 |
近义词 | 置若罔闻、漠不关心、心如铁石 |
反义词 | 感动不已、心潮澎湃、热血沸腾 |
典型例句 | 1. 他对朋友的困境无动于衷,令人失望。 2. 面对灾难,有些人依然无动于衷,让人痛心。 3. 他虽然听到了这个消息,却无动于衷地继续工作。 |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- “无动于衷”一般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,不能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非人类对象。
- 在正式写作中,应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,避免过于情绪化或主观化。
- 若想表达中性或冷静的态度,可考虑使用“冷静对待”“理性分析”等词语。
通过以上内容,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无动于衷”的含义及其在实际语言中的运用方式。
以上就是【无动于衷的意思和造句都有什么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