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晋平公炳烛而学

2025-09-17 01:03:43

问题描述:

晋平公炳烛而学,真的急需答案,求回复求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7 01:03:43

晋平公炳烛而学】《晋平公炳烛而学》是一则出自《说苑·建本》的典故,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在年老时仍坚持学习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强调了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的精神,体现了学习不应因年龄而停止的道理。

一、

晋平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国君,他在晚年时向大臣师旷请教:“我年纪大了,想学习,但怕太晚了。”师旷回答:“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?”晋平公不解其意,师旷解释道:“晚上点灯看书,和白天一样;年老学习,也和年轻时一样,只是时间不同而已。”

这则故事虽然简短,却蕴含深刻的哲理:学习没有早晚之分,关键在于是否有求知的意愿和行动力。即使到了晚年,只要愿意学习,依然可以有所收获。

二、关键信息整理

项目 内容
故事出处 《说苑·建本》
主角 晋平公(春秋时期晋国国君)
对话对象 师旷(晋国乐师,著名智者)
核心思想 学习无早晚,关键在于意愿与行动
师旷的回答 “何不秉烛乎?”(为什么不点灯呢?)
启示 年龄不是学习的障碍,应珍惜每一刻的学习机会

三、现实意义

在现代社会,许多人因为工作繁忙、生活压力或年龄增长而放弃学习,认为“太晚了”。然而,《晋平公炳烛而学》告诉我们,学习是一种终身行为,不应受时间限制。无论身处何种阶段,只要保持求知欲,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。

此外,这一故事也提醒我们,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,而不是轻易放弃。正如晋平公在年老时仍选择学习,我们也应在生活中不断自我提升,追求进步。

四、结语

“晋平公炳烛而学”不仅是一个古代的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鼓励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停止学习的脚步,勇敢地面对未知,不断充实自己。正如古人所说: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”唯有持续学习,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。

以上就是【晋平公炳烛而学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