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乐山大佛[5]】乐山大佛,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,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。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,更是中国古代艺术与工程的杰出代表。以下是对乐山大佛的基本信息总结。
乐山大佛简介
乐山大佛始建于唐代,历时90年才得以完成。整尊佛像坐于凌云山上,俯瞰岷江、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交汇处,气势恢宏,令人敬畏。其高约71米,头宽10米,耳长7米,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、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。
乐山大佛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自建成以来,它一直是佛教信徒朝拜的重要场所,同时也是游客了解中国古代宗教、建筑与雕刻艺术的重要窗口。
乐山大佛基本信息表
项目 | 内容 |
名称 | 乐山大佛 |
建造时间 | 唐代(公元713年—803年) |
建造者 | 海通和尚主持,匠人奉命开凿 |
高度 | 约71米 |
头部宽度 | 约10米 |
耳长 | 约7米 |
位置 | 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 |
三江交汇 | 岷江、青衣江、大渡河 |
文化意义 | 佛教文化象征,世界文化遗产 |
建筑风格 | 唐代石刻艺术,融合佛教与道教元素 |
保护现状 |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定期修缮维护 |
小结
乐山大佛不仅是一座宏伟的佛像,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。它见证了千年的风雨变迁,也承载了无数人的信仰与希望。如今,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,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与研究。无论是从历史、艺术还是宗教的角度来看,乐山大佛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