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狼的第一则文言文翻译】《狼》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《聊斋志异》中的一篇寓言故事,讲述了一位屠夫与两只狼之间的斗智斗勇。本文为《狼》的第一则,内容生动、寓意深刻,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较量以及智慧的重要性。
一、原文节选(第一则)
> 一屠晚归,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。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。屠惧,投以骨。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从。复投之,后狼止而前狼又至。骨已尽矣,而两狼并驱如故。屠大窘,恐前后受其敌。顾野有麦场,场主积薪其中,苫蔽成丘。屠乃奔倚其下,弛担持刀。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
二、翻译
| 原文 | 翻译 |
| 一屠晚归 |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 |
| 担中肉尽 | 挑担中的肉已经卖完了 |
| 止有剩骨 | 只剩下一些骨头 |
| 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 | 路上遇到两只狼,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|
| 屠惧,投以骨 | 屠夫害怕了,把骨头扔给它们 |
| 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从 |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来,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|
| 复投之,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| 屠夫又扔骨头,后面那只狼停下来,前面的狼又来了 |
| 骨已尽矣,而两狼并驱如故 | 骨头已经扔完了,但两只狼仍然像以前一样一起追赶 |
| 屠大窘,恐前后受其敌 | 屠夫非常困窘,担心前后都被狼攻击 |
| 顾野有麦场,场主积薪其中,苫蔽成丘 | 看见田野里有一个麦场,场主在那里堆积柴草,遮蔽成小山 |
| 屠乃奔倚其下,弛担持刀 |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堆下,放下担子,拿起刀 |
| 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 | 狼不敢上前,瞪眼盯着他 |
三、总结
《狼》的第一则通过一个屠夫与狼的相遇,刻画了狼的狡猾和贪婪,同时也展现了人在危急时刻的冷静与机智。文中“投骨”、“弃担”等细节描写,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与真实感。
这一则故事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,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:面对危险时,应冷静应对,善用环境与资源,才能化险为夷。
四、表格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文章出处 | 《聊斋志异·狼》 |
| 作者 | 蒲松龄 |
| 故事类型 | 寓言故事 |
| 主题 | 人与狼的斗争,智慧与勇气 |
| 关键情节 | 屠夫遇狼、投骨、弃担、持刀对峙 |
| 人物形象 | 屠夫:机智、冷静;狼:狡猾、贪婪 |
| 寓意 | 面对困境,要沉着应对,善于利用环境 |
这篇文言文虽短,却寓意深远,值得反复品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