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吊古战场文翻译及原文

2025-09-09 12:32:28

问题描述:

吊古战场文翻译及原文,跪求万能的知友,帮我看看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09 12:32:28

吊古战场文翻译及原文】《吊古战场文》是唐代文学家李华所作的一篇抒情散文,借古战场之景,抒发对战争的哀叹与对和平的向往。文章以悲凉的笔调描绘了古战场的荒凉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深刻同情。

一、原文

> 吊古战场文

> 李华

> 浩浩乎!平沙无垠,夐不见人。河水萦带,群山纠纷。黯兮惨悴,风悲日曛。蓬断草枯,凛若霜晨。鸟飞不下,兽铤亡群。亭长告余曰:“此古战场也,常覆三军。”或曰:“岂虚言?”余曰:“呜呼!可不悲哉!”

> 乃者,疆埸之臣,矜功伐,好战黩武。驱中国之士,以事夷狄。其始也,气吞万里;其终也,血流成河。将军饮马于泾水,士卒死于渭滨。旌旗蔽空,鼓角震天。积尸如山,白骨如雪。于是,天怒人怨,地裂山崩。

> 今观其迹,虽已陈迹,然犹能使人悲感。昔人有言:“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呜呼!战者,兵之极也,非圣人之所乐也。愿后之人,戒之慎之,勿复蹈其覆辙!

二、翻译

原文 翻译
浩浩乎!平沙无垠,夐不见人。 广阔无边的沙漠,一眼望不到尽头,看不见一个人影。
河水萦带,群山纠纷。 河水像一条带子蜿蜒流淌,群山交错相连。
黯兮惨悴,风悲日曛。 天色阴沉凄惨,风声悲凉,太阳昏暗无光。
蓬断草枯,凛若霜晨。 草木枯黄断裂,寒冷得如同霜冻的清晨。
鸟飞不下,兽铤亡群。 鸟儿不敢飞翔,野兽四散逃亡。
亭长告余曰:“此古战场也,常覆三军。” 一位地方官告诉我:“这是古代的战场,常常有三军覆没。”
或曰:“岂虚言?”余曰:“呜呼!可不悲哉!” 有人问:“这不是夸大其词吗?”我回答:“啊!这怎能不令人悲伤呢!”
乃者,疆埸之臣,矜功伐,好战黩武。 那些边疆的大臣,自夸功绩,喜好战争。
驱中国之士,以事夷狄。 驱使中原的士兵去对付外族。
其始也,气吞万里;其终也,血流成河。 开始时气势磅礴,最终却血流成河。
将军饮马于泾水,士卒死于渭滨。 将军在泾水边饮水,士兵却死在渭水岸边。
旌旗蔽空,鼓角震天。 旗帜遮蔽天空,战鼓和号角响彻云霄。
积尸如山,白骨如雪。 死者的尸体堆积如山,白骨遍布如雪。
于是,天怒人怨,地裂山崩。 因此,天怒人怨,大地裂开,山峦崩塌。
今观其迹,虽已陈迹,然犹能使人悲感。 看到这些遗迹,虽然已经成了过去,但仍让人感到悲哀。
昔人有言:“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 古人说:“一个将领的成功,是无数将士的牺牲。”
呜呼!战者,兵之极也,非圣人之所乐也。 啊!战争是军事的极致,不是圣人所喜欢的。
愿后之人,戒之慎之,勿复蹈其覆辙! 希望后代的人,引以为戒,不要重蹈覆辙。

三、总结

《吊古战场文》通过描绘古战场的荒凉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。文章语言凝练,情感真挚,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警示意义。它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,更是一篇寄托忧国忧民情怀的抒情散文。

内容要点 简要说明
作者 李华(唐代)
体裁 抒情散文
主题 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
风格 悲凉、哀婉、富有感染力
结构 描写战场→回顾历史→抒发感慨→提出警示
历史背景 唐代边疆战事频繁,社会动荡
文学价值 体现唐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,具有现实批判意义

结语:

《吊古战场文》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,更是对人类战争历史的深刻反思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,铭记历史,避免重蹈覆辙。

以上就是【吊古战场文翻译及原文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