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意忘形是什么词】“得意忘形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在取得成功或感到高兴时,表现得过于兴奋、失去常态,甚至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。这个成语虽然带有贬义,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调侃他人的过度表现。
一、词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得意忘形 |
拼音 | dé yì wàng xíng |
注音 | ㄉㄜˊ ㄧˋ ㄨㄤˋ ㄒㄧㄥˊ |
词性 | 动词/形容词(多用于形容人) |
含义 | 因得意而失去常态,表现失态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:“因酒醉,遂卧于地,不复省事,谓人曰:‘我自得之,何用问也!’……遂与诸人俱去,人皆笑之。其后,每有喜事,必先饮酒,至醉,然后言之。时人谓之‘得意忘形’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因得意而失态,也可用于自嘲 |
近义词 | 得意忘形、忘乎所以、喜形于色 |
反义词 | 谦虚谨慎、沉稳内敛、谨言慎行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日常生活 | 他今天考试得了满分,高兴得得意忘形,差点把试卷扔了。 |
工作场合 | 领导表扬了他,他得意忘形,忘了自己该做的事。 |
自嘲场合 | 我今天终于升职了,真是得意忘形,连走路都飘起来了。 |
三、词语延伸
“得意忘形”虽然常带贬义,但也可以在某些语境中被赋予轻松幽默的意味。例如,在朋友之间开玩笑说“你今天得意忘形了”,其实是一种亲昵的表达方式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得意”之后的“失态”,而不是单纯的“开心”。因此,在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。
四、总结
“得意忘形”是一个具有文化背景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得意之时失去理智或常态的表现。它既可以作为批评他人行为的工具,也可以作为自我调侃的方式。在使用时要注意语气和场合,避免造成误解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、含义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丰富性,并在实际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。
以上就是【得意忘形是什么词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