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曹刿论战的原文译文】一、
《曹刿论战》是《左传》中的一篇著名文章,讲述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在长勺之战中,曹刿以智慧和远见帮助鲁国战胜强敌的故事。文章通过对话形式,展现了曹刿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以及他“取信于民”的战略思想。
本文将提供《曹刿论战》的原文,并附上逐句翻译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。同时,为便于查阅,整理成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展示。
二、《曹刿论战》原文与译文对照表
原文 | 译文 |
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 | 鲁庄公十年春天,齐国出兵攻打鲁国。庄公准备应战,曹刿请求进见。 |
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 | 他的同乡说:“那些吃肉的大官会谋划这件事,你又何必参与呢?” |
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 | 曹刿说:“那些吃肉的大官目光短浅,不能深谋远虑。” |
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 | 于是进宫拜见庄公,问:“您凭什么作战?” |
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 | 庄公说:“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,我不敢独自享用,一定分给别人。” |
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 | 曹刿回答:“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,人民不会跟从您。” |
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 | 庄公说:“祭祀用的牛羊玉器,不敢虚报,一定诚实对待。” |
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 | 曹刿回答:“这点小信用还不能让神灵信任,神也不会保佑您。” |
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 | 庄公说:“大大小小的案件,虽然不能一一明察,但一定按实情处理。” |
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 | 曹刿回答:“这是尽职的表现,可以一战。如果开战,请让我随行。” |
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 | 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车,在长勺与齐军交战。 |
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 | 庄公准备击鼓进军,曹刿说:“还不可以。” |
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 | 庄公准备驱车追击,曹刿说:“还不可以。” |
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 | 曹刿下车看齐军的车辙,登上车前横木瞭望,说:“可以了。” |
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 | 齐军三次击鼓后,曹刿说:“可以进攻了。” |
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 | 齐军溃败,庄公准备追击,曹刿说:“还不可以。” |
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 | 曹刿再次下车查看齐军的车辙,说:“可以追击了。” |
遂逐齐师。 | 于是鲁军追击齐军。 |
既克,公问其故。 | 战胜之后,庄公问其中的原因。 |
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” | 曹刿回答:“打仗靠的是士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最盛,第二次就减弱了,第三次就耗尽了。敌军士气耗尽,我军士气正旺,所以能战胜他们。” |
“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 | “大国难以预测,恐怕有埋伏。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,旗帜倒下,所以才追击他们。” |
三、总结
《曹刿论战》不仅是一篇历史散文,更是一部关于战略思维的经典之作。曹刿以“取信于民”为核心思想,强调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民心向背,而非仅凭武力或权谋。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对话,展示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与远见。
此篇作品至今仍被广泛引用,作为研究古代战争策略和政治智慧的重要文献。
以上就是【曹曹刿论战的原文译文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