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七律.长征中有那些地名】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创作的《七律·长征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,不仅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,也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。诗中提到的多个地名,是红军长征过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,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涉及的地理背景,以下是对诗中出现的地名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诗中地名总结
《七律·长征》全文如下:
> 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
> 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> 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寒铁索寒。
> 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
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,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,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过的几个重要地点。这些地名不仅是地理标志,更是红军英勇斗争的见证。
二、诗中地名一览表
地名 | 所在位置 | 历史意义简述 |
五岭 | 广东、湖南交界 | 五岭山脉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自然屏障 |
乌蒙 | 云南、贵州交界 | 乌蒙山地形险峻,红军曾在此展开激烈战斗 |
金沙江 | 四川、云南交界 | 金沙江是红军“巧渡金沙江”的关键地点 |
大渡河 | 四川西部 |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红军强渡的重要关口 |
岷山 | 四川、甘肃交界 | 岷山是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险峰,红军翻越后胜利在望 |
三、结语
《七律·长征》不仅是一首诗歌,更是一部用文字记录历史的史诗。诗中提到的“五岭”“乌蒙”“金沙江”“大渡河”“岷山”等地名,都是红军长征路上的真实地点,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。了解这些地名背后的故事,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体会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
通过本文的整理与总结,希望能让更多人对《七律·长征》中的地理元素有更清晰的认识,从而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与敬仰之情。
以上就是【七律.长征中有那些地名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