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落井下石是啥意思】“落井下石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用来形容在别人已经处于困境或失败的情况下,再进一步施加打击或伤害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,常用于批评那些在他人落难时趁火打劫、乘人之危的行为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落井下石 |
拼音 | luò jǐng xià shí |
出处 | 出自《新唐书·李宗闵传》:“其后李德裕用事,凡所排者,皆为宗闵所亲,因以倾之。故士林多怨之。时人为之语曰:‘前有韩(愈)、孟(郊),后有李(德裕)、牛(僧孺)’,而宗闵尤甚,人谓之‘落井下石’。” |
释义 | 在别人已经陷入困境时,再加以打击、伤害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对他人的恶意行为,强调道德上的谴责。 |
近义词 | 乘人之危、落井投石、趁火打劫 |
反义词 | 雪中送炭、扶危济困、助人为乐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描述 |
工作场合 | 同事失业后,领导却克扣其最后的工资,这种行为就属于“落井下石”。 |
家庭关系 | 亲人患病期间,家人不仅不照顾,反而指责、埋怨,也属于“落井下石”。 |
社会现象 | 有人在他人遭遇诈骗后,还故意散布谣言,进一步损害其名誉,也是一种“落井下石”。 |
三、成语背后的道德启示
“落井下石”不仅仅是一个词语,更是一种道德评判。它提醒人们,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,应保持同情心与责任感,而不是趁机落井下石。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,往往体现在人们如何对待那些处于弱势的人。
四、总结
“落井下石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,用来形容在他人已经陷入困境时,再给予进一步的打击或伤害。它的使用范围广泛,常见于日常生活、职场、家庭和社会关系中。理解并避免“落井下石”的行为,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、友善的社会环境。
以上就是【落井下石是啥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