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羚羊挂角是什么意思】“羚羊挂角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诗歌、文章或艺术作品的意境高远、含蓄深远,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《题诗后》:“两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。知音如不赏,辜负甚风流。”虽然原诗中并未直接出现“羚羊挂角”,但后来文人用此典故来形容诗歌意境之妙,仿佛羚羊在悬崖上挂角,难以捉摸却令人神往。
一、
“羚羊挂角”原意是形容羚羊将角挂在树上,显得高远、神秘,引申为一种超脱尘世、空灵飘逸的艺术境界。在文学和艺术评论中,它常用来形容作品意境深远、含蓄隽永,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,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。这一说法多见于诗词评论中,尤其在宋代以后,成为评价诗歌风格的重要标准之一。
二、表格对比说明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非直接出自经典文献,源于后世文人对诗歌意境的比喻性描述 |
字面意思 | 羚羊将角挂在树上,象征高远、神秘、难以触及 |
引申义 | 形容诗歌、文章或艺术作品意境高远、含蓄深邃、难以言传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文学评论、艺术鉴赏、诗词品评 |
常见搭配 | “羚羊挂角,无迹可寻”、“羚羊挂角,不着一字”等 |
代表人物/作品 | 宋代严羽《沧浪诗话》中提到类似意境;苏轼、王维等诗人的作品常被评价为“羚羊挂角” |
现代意义 | 强调艺术创作中的含蓄美与留白艺术,追求意境而非直白表达 |
三、结语
“羚羊挂角”不仅是一个文学术语,更是一种审美理念的体现。它强调的是艺术作品中那种若隐若现、耐人寻味的美感,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的思想。在当代文学与艺术创作中,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以上就是【羚羊挂角是什么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