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同仇敌忾的含义】“同仇敌忾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共同敌人或不公时,团结一致、情绪激昂、共同对抗的心理状态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,也反映了在逆境中激发的正义感与抗争意志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同仇 | 共同的仇恨 |
敌忾 | 对敌人的愤怒 |
整体意思:指大家对共同的敌人怀有相同的仇恨和愤怒,形成一种团结一致、奋起反抗的情绪或行动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最早见于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同仇敌忾,以事其上。”
- 现代用法:多用于形容国家、民族、团体等在面临外敌或不公时所表现出的团结与抗争精神。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齐心协力、众志成城、同舟共济 |
反义词 | 各自为政、分崩离析、互相指责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 |
国家危机 | 在战争或灾难面前,全国人民同仇敌忾,共渡难关。 |
社会事件 | 面对不公现象,民众群情激愤,同仇敌忾地表达抗议。 |
团队合作 | 团队成员因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,表现出同仇敌忾的精神。 |
五、文化内涵
“同仇敌忾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强调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这种精神在“同仇敌忾”中得到了集中体现。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,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。
六、总结
“同仇敌忾”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,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、对敌人的愤怒以及对团结的渴望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,应凝聚共识、团结一致,共同应对困难。
关键点 | 内容 |
含义 | 共同的仇恨和对敌人的愤怒 |
出处 | 《左传》 |
用法 | 形容团结抗争 |
文化意义 | 强调集体意识与正义感 |
通过理解“同仇敌忾”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,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。
以上就是【同仇敌忾的含义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