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(new)《江上渔者》教学设计(6页)】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技能:
- 了解诗人范仲淹及其创作背景。
- 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,能够准确、有感情地朗诵全诗。
- 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,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朗读、讨论、赏析等方式,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意。
- 培养学生通过意象分析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。
-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、关注社会的良好情感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- 教学重点:理解诗句内容,感受诗人的情感。
- 教学难点:体会“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”与“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”的对比意义。
三、教学准备
- 教师准备:多媒体课件、相关图片、背景音乐。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找作者资料,思考诗歌表达的情感。
四、教学过程
第一课时:初读感知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- 展示一幅江边捕鱼的图片,提问:“你看到什么?想到了什么?”
- 引出课题: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渔民生活的古诗——《江上渔者》。”
2. 初读古诗(10分钟)
- 教师范读,学生跟读。
- 学生自由朗读,注意字音和节奏。
- 提问:这首诗写的是什么?你有什么初步感受?
3. 字词讲解(10分钟)
- 解释重点词语:“渔者”、“鲈鱼”、“一叶舟”等。
- 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“出没风波里”的画面。
4. 小结与作业(5分钟)
- 总结本节课内容。
- 布置作业:抄写古诗,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。
第二课时:深入理解
1. 复习导入(5分钟)
- 齐读古诗,回顾上节课内容。
- 提问:诗中写了哪些人物?他们做了什么?
2. 分析诗意(15分钟)
- 分组讨论:为什么诗人说“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”?
- 引导学生思考:诗人是不是在批评这些“往来人”?
- 对比阅读:“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”表现了什么?
3. 情感升华(10分钟)
- 播放轻柔的音乐,引导学生闭眼想象画面。
- 提问:如果你是诗人,你会对那些爱吃鲈鱼的人说什么?
- 引导学生表达对渔民艰辛生活的同情。
4. 小结与拓展(5分钟)
- 总结诗歌主题:关心百姓、体恤民情。
- 拓展阅读:推荐其他描写劳动人民的古诗,如《悯农》《乡村四月》等。
第三课时:巩固提升
1. 诵读比赛(10分钟)
- 分组进行古诗朗诵比赛,评选最佳朗读者。
- 学生互评,教师点评。
2. 课堂写作(15分钟)
- 写一篇短文,题目为《我眼中的江上渔者》。
- 要求:结合诗歌内容,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3. 小组交流(10分钟)
- 学生分组交流写作内容,互相评价。
-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。
4. 总结与作业(5分钟)
- 回顾全诗内容,强调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怀。
- 布置作业:完成一篇读后感,字数不少于300字。
五、板书设计
```
《江上渔者》
——范仲淹
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。
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。
重点词语:渔者、鲈鱼、一叶舟、风波
主题思想:关心百姓,体恤民情
```
六、教学反思
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情境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在教学过程中,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,使他们在朗读、讨论和写作中逐步理解诗歌内涵。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,提高语文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