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(翻译赏析)】张孝祥的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秋景、抒发胸中豪情的词作,语言清丽,意境开阔,情感深沉。全词借景抒情,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,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,展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与豁达的胸怀。
一、原文
> 念奴娇·过洞庭
>
> 洞庭青草,近中秋,更无一点风色。
> 雪浪横天,云涛卷地,极目千里空明。
> 渔翁醉卧,梦到银河,万顷琉璃。
> 万象为宾客,乘风而来,共我游行。
>
> 胸中自有丘壑,何须问,人间万事?
> 倾杯邀月,举杯相劝,天地为邻。
> 身世浮沉,如水如烟,不须悲叹。
> 一笑而过,任他风雨,心自安宁。
二、翻译
洞庭湖和青草湖,在中秋时节,没有一丝风的痕迹。
雪白的波浪翻滚,云层如涛,视野所及之处,一片清澈透明。
渔夫醉卧湖边,梦中仿佛到了银河,整个湖面宛如琉璃般晶莹。
万物都成了我的客人,乘着风来与我一同游览。
我的心中自有山河壮阔,何必去问世间纷纷扰扰?
举起酒杯邀请月亮,举杯相劝,天地都成为我的朋友。
人生的沉浮,如同水波一般,不必悲伤叹息。
只是一笑而过,任凭风雨来袭,内心依然宁静安然。
三、赏析
这首词以洞庭湖的秋景为背景,描绘出一幅空灵澄澈的画面,表现出作者超然物外、心境开阔的精神状态。全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淡然态度,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。
“雪浪横天,云涛卷地”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;“万象为宾客,乘风而来”则体现了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境界。词中虽有“身世浮沉”的感慨,但最终归于“一笑而过”,展现出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。
整首词语言清新,意境深远,既有古典诗词的典雅之美,又富有哲理思考,是张孝祥词作中的代表之作。
四、阅读理解题(参考)
1. “雪浪横天,云涛卷地”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?
答:描绘了洞庭湖上波浪翻涌、云雾缭绕的壮阔景象,展现出湖面的辽阔与气势。
2. “万象为宾客,乘风而来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有何作用?
答:拟人手法,赋予自然万物以人的行为,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,也表达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。
3. 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观?
答:作者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,面对人生的起伏变化,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。
五、结语
《念奴娇·过洞庭》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,更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词篇。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坚定。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学会放下执念,保持一颗平和的心,或许正是这首词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。